在这篇文章中,我探讨了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表达了我艺术之旅的复杂性,阐明和证实我创作背后的核心思想和动机。亦探讨了信息过载与文化融合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发现,在宏观意义上的人生的旅程中,个体常常发现自己在努力和命运的复杂互动中反复横跳。
本文深入探讨了努力的概念。作为个人在可控范围内尽最大能力的施加努力,与命运的轻巧形成对比,代表着个人控制之外的因或果。
我认为,人性的本质在于每个个体固有的各种优势和劣势的多样性,塑造了他们各自的命运。
此外,它探讨了当个人拥抱真实自我并允许他人享有同等自由时,真正的自由和自洽才得以实现的观念。通过对个人和外部决定论的分析,本文旨在阐明在一个固有的不确定性世界中追求个体自治和和谐的过程。
在我以个人和外部影响为背景的基础之下,我引入了努力与命运的概念。确立了探索个人努力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对塑造人类经验的重要性。
我的作品充当了一种“信使”,探索了信息过载的混乱本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信息时,人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和无法做出反应。这种表达体现了混乱、模糊和最初无法理解大信息的能力。
我的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反映了我们在信息面前常常感到的困惑和迷惑。
这里的信息是指从小学习中国书法时的过程,我抄写了许多古诗词和经书。这些作品通常源自于古代名篇或碑铭。对我来说,字符的形状很难理解,它们的含义更难以理解,导致对这些信息感到困惑。然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当我反复抄写这些字符时,我体验到了这种文化的复杂性,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和无法理解。这就像是一个只经历了夏天的昆虫第一次看到冬天的冰,突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类似地,这些信息还涉及到我小时候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觉得一切都是新鲜而有趣的。我相信,我的好奇心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减弱;直至今天,我仍然保持着好奇心。因此,我感觉自己能够接触到大的信息,也许是由于我高度的敏感性和保持童心的观点。我不断提醒自己保持纯真,愿意以最简单的方式理解任何事物。我努力不歧视事物,不将其预先判断为本质上的好或坏。我更愿意对事物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看法,相信它们以自身的原因和故事、起源和目的存在。当然,这种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困惑之后逐渐形成的。即使现在,我仍然保持着困惑的感觉,尽管年龄让我看起来更加沉着和熟练。然而,我知道我的内心深处仍然只是一个赤诚真挚的孩童,面对着如洪水或猛兽般强大的世界,只是一粒尘埃而已。
随着我们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和思想,我们开始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即使这种理解还在完全或片面的过程中。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在客观和主观方式中学习看待世界的过程。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传达一种困惑、模糊和无法理解大信息的能力。它表达了对信息的困惑和迷惑。同时对于这种困惑的不可控,是促使我创作的一个起始。
我阐述了个人从小学习中国书法开始,与复杂而深刻的中国书法文化交融的个人旅程。这一旅程涉及到对源自古代诗歌和碑文的挑战性字符形状和含义的摸索,导致了困惑和不知所措的感觉。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这一过程深深地融入了对艺术、文化和个人成长的更广泛探索之中。叙事反映了对保持童心的好奇心和开放性、倾向于非判断性理解以及赞赏事物固有本质的承诺。这种观点是由一生中的敏感性和渴望以不带先入为主的观念来感知世界所形成的,以纯真和愿意学习的态度去接纳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最终目标是在面对生活的浩瀚时,以一种惊奇和谦卑的心态航行,承认在面对生活的广阔时,持续不断地发现和理解的旅程。
当我们面对大信息时,理解和处理所有内容可能会很具有挑战性。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逐渐发生的,随着我们开始将不同信息片段联系起来并将其与我们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在我的作品中,我在画布上叠加文字和金箔。我使用墨点作为文字的一种象征。在我眼前积累的大信息时,我使用金箔来镀饰这些过多的信息,同时这些金箔也是一种信息过载的隐喻。这一层又一层的镀化和罩染,表达了我对这些自己所抄写的真理或教条的尊敬,和渴望得到这些经书的救赎的心态。
我之所以选择金箔,是因为我的家族中信仰佛教。但我始终觉得自己处在一个不知所措的境遇,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佛教徒,也不知道信仰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当我看到佛教徒表达他们对信仰的虔诚尊敬时,他们用金箔镀饰佛像。他们选择尊崇佛像,就好像佛像是他们内心的所求所想一样。所以对我来说,这个佛祖的雕像不是佛本人,而是佛像在每个人心中救赎自己苦难的化身。佛不在我们家里,但他以雕像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信仰佛教的家庭中;这雕像似乎是他的护佑,也似乎是他的救赎。正是信仰的力或者说是这世俗的欲望,让信徒们不断地镀金这些雕像,似乎在寻求一种心安?或者是自己我安慰离自己的所求有更近了一步?然而,我们信仰佛陀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还是为了成为无欲无求的人?就像我为我的书法镀金一样,是为了这些原则能带给我的所谓启示吗?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上无法理解的情感吗?还是为了给我抄写的诗歌和诗句的人带来更多的祝福?是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别人?为什么我不是本身?为什么那个人不是我?
然而,我的年龄和经验始终使我无法理解这一切,甚至所谓真理也变成了金箔贴在宣纸上,就像我的记忆中的装饰性碎片一样。在系列作品的后期,作为一种象征的文本逐渐变成了墨点,代表着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从细节到整体,从误解到理解。它也表达了我作为一个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东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对抽象符号的思考。在同一时间,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使用墨点作为抽象符号,实际上是一种隐喻,用来表达西方社会中的抽象性和在全球范围内传达其观点的目的性使用抽象符号。所有这些如何能够与东方文化背景相融合呢?使用墨水和丙烯酸介质创作的中国艺术家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这种艺术实践不仅表现出对传统中国水墨画的深刻理解,还反映了对西方现代绘画技术的探索和整合。
例如,吴冠中是一位当代中国画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中国画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当代中国画家之一。吴的作品显示了西方和东方的影响,例如西方的兽派风格和中国的书法风格。吴描绘了中国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植物、动物、人物,以及许多景观和水景,以一种令人想起20世纪初印象派画家的风格。他还是一位当代中国艺术的作家。“为了人们的心灵交流,必须有真正的情感能够触动和共鸣。现代中国人的感情和观念能否在西方找到共鸣,取决于情感是否真实或虚假。聪明的观众可以分辨出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
在这里,吴冠中解释说,为了使人们(如东方和西方的人)能够交流,必须有真正的情感,可以触动对方的观众。他还提到:“抽象美是具象艺术美的核心。这是一种自然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其产生反应。
就像孩子喜欢玩万花筒一样,每个人都喜欢纯粹的形式和色彩。”吴冠中解释了抽象美,显示出他对抽象艺术的欣赏,以及他对传统中国培训的尊重。“他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是我最大的悲伤...我写的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试图帮助我们自己的人民理解并摆脱他们对西方艺术抽象的恐惧和怀疑。所以我只能从半抽象艺术的角度开始谈论,这更容易理解。但即使我最近谈论了这一点,也引发了很多争论和反对。”这一特定引述显示了在中国整合抽象西方艺术是多么困难,因为他们的恐惧如何阻碍了吴冠中自由讨论它。
吴冠中作品中的概念与我的想法密切相关,更不用说这位大师艺术家是如何深刻而恰当地融合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了。他表达了对中国观众对艺术的态度,以及我们自己传统的艺术观念与西方艺术概念之间的差异。在我们国家的语境中,我们所谓的专业之间的障碍;大多数人发现很难理解我们如何跨越媒介之间的界限形成一种艺术形式。吴冠中在这方面留下的创新和面对创新的勇气是我非常钦佩的。但这也不可避免地让我思考当代中国美术的现状。如果我们始终固守旧规则,不改革和创新以提炼精华并丢弃自己艺术中的糟粕,我们只能学习他人的风格,欣赏他人的方法,而不是定义我们自己的历史。如何在我们自己的旧积累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东西,是当代中国艺术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
回到主题,我的系列作品探讨了偶然和个人意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个系列中,我利用墨水的流动性作为文字的隐喻,并与丙烯酸混合在一起,这两种媒介在画布上自由舞动。通过调整画布的方向,我影响它们融合时产生的自发图案,模拟生活的不可预测性。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有些元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命运似乎在引导我们的道路。在这个广阔的画布中,我们成长,激发自我意识,但往往对命运的微妙暗示毫无察觉。我的艺术作品思考了生活这种无法控制的本质,揭示了命运与我们自身进化之间微妙平衡的要性。我寻求在混乱中寻找一种平衡,在复杂中寻求一丝宁静。在我的新系列中,我旨在新审视负空间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我希望塑造多层次,捕捉生活经历的本质——看似不受外界影响,却带有其旅程的痕迹。
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我的作品也实现了与移民、文化遗忘和怀旧相关的叙事。这谈到了一种无法回到过去的感觉。这传达了我的价值观。我把我的概念看作是一种过滤器,我的思维是一个容器。我的思想承载着我接触过的事物,而我的概念则帮助我过滤了一些事物,留下我认识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我的思维。然而,过滤器之外的事物仍然存在。随着我成长,我承认我用过滤器排除的世界并不没有优点。我匆忙地去做的事情,比如我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面对的问题,我喜欢的事情,
我倾向于选择的道路,可能并不总是那个时刻“正确”的。这里的正确性可能是对理解世界的另一个笼罩。我们被困在固有的世界中,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周围人的观点灌输给我们一个叫做常规的观念。在常规中,被视为正确和被视为错误的事物都存在。但是谁提出了这个对错的概念?
这个常规世界是谁的世界?是另一个价值体系绑架了我们,还是我们自愿寻求了他人的认可?
在持续反省的过程中,我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的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个性,我的作品是自传性的,现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对我来说,这种世界观可能是指出生于东方文化背景,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面对西方文化。我认为这是我的视角。文化差异塑造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不喜欢偏袒或偏爱任何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几乎处于对立文化观念的中间地带很容易让人感到孤立。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模糊界限,我的项目融合了实时空间的线索来创造。在艺术史的错综复杂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似乎标志着抽象绘画最为广泛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们致力于改变、创新和创造独特作品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标志着对抽象的怀疑和误解。我的作品也深受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赛·托姆布雷的影响,他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我从他身上找到了历史上先驱的灵感和超越时间的共鸣。在赛·托姆布雷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以“涂鸦”般的笔触打破了油画和绘画之间的严格界限,用他的“涂鸦”式的画法挑战当代艺术概念。热心者经常说,在赛·托姆布雷看似孩子气的涂鸦中,隐藏着他对古代诗歌和文化的深刻欣赏。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相信在东方文化中,将文字用作视觉图案以取悦眼睛,并超越或并存于文字的字面意义,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代表了一种与西方传统绘画不同的叙事技巧。我的作品受到传统中国书法的影响,这是我从小就参与的一种实践,其中文字被欣赏为艺术图案。然而,随着我长大并接受了西方艺术教育,这塑造了我的价值观,这两种影响的神奇融合在我的作品中显而易见,既在潜意识中又在意识中表现出来。在探索历史时,我发现自己的感受和观念与前辈的想法惊人地一致。在赛·托姆布雷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对东方艺术的赞赏和他对诗歌的迷恋。他的笔触无缝地融合了西方和东方绘画领域,捕捉了素描的本质,同时保留了软刷细节的精致性。看似只是涂鸦实际上蕴藏着对图案和文字关系的深刻理解,追求在微妙构图中的平衡。这恰恰是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传达的。
正如玛丽·雅各布斯在2016年发表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文章《读赛·托姆布雷:绘画中的诗意》中所描述的那样,赛具备了对其作品中的涂鸦般图案的全面理解。他对平衡的表达,以及他对构图和解释的判断,都蕴含着意义和目的。就像我多年来所面对的许多问题一样,观众们经常对我的作品有许多疑问。我完成了吗?我如何定义作品中所谓的平衡?我何时知道该停止?什么时候才是刚刚好?
在许多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弱点。这种弱点与性别、年龄、财富或地位无关。有些人忍受了很长时间,而其他人只是暂时经历了一下。这种弱点以各种形式显现;它可能是胆怯和害羞的,也可能是强悍而具有攻击性的,还可能是傲慢和霸道的,但其本质仍然是弱点。这是一种源自长期的不一致和嫉妒,被外部力否认的弱点。他们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所以当面对外部矛盾时,他们要么完全避开,要么过度保护自己。他们缺乏保护自己的手段,所以当面临根深蒂固的环境中的权力失衡时,他们要么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朋友,要么无条件地投降。一个软弱的朋友或队友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伤害,因为虽然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们只看自己,必要时,他们可以为了自保而牺牲任何其他人的生命。而且,如果不幸的是,你是软弱的那一个,而且更不幸的是,你总是屈服的人,我不会敦促任何人勇敢,因为勇敢是困难的。我只能说你值得更好的生活。但你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你会被旧故事困住多少年?直到你最终没有什么可失去和可获得?
当你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不屈服和不可改变的环境中时,这反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许多因素仍然超出我们的影响范围,而许多情况也无法逃避。一个人如何应对这样的困境呢?在我追求在我的创作中赋予材料自主性的过程中,我希望它们能发现自己的本质。然而,在人类存在的复杂性中,我们谁能声称在被强迫服从和不真诚表达的时刻免疫呢?
总的来说,我努力在我的创作中赋予元素自由,当然是在它们即定的世界中。然而,我不能否认我对于这种解放是否真正有益于它们的不确定性,或者我的自由解释是否与它们相一致。我也在想,它们是否认识到了我为它们所做的努力。生活就像一部我们无法选择的电影剧本,让我们生来就存在,却不理解其背后的目的。如果我们在生命的大剧场中被分配了小角色,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幸福并且优雅地表现?我们如何才能在手中被差劲地发放的牌局中取胜?这种在我们预定的环境中的挣扎难道不就是生活挑战的本质吗?这感觉像是一场被强加给我的挣扎,然而我必须忍受。当我看到画布上材料的融合时,我想起了在人类的海洋中努力开辟自己的位置的个体。这令人沮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没有人可以拯救或帮助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干预别人的生活并不一定会对他们有益。他们的负担可能只会增加,而你的责任亦会增加,然而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因为最终,你可能并没有真正帮助到他们。因为在他们眼中,你也没有真正帮助过他们。
故,如庄子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无法从我的角度得知我是否给予了我作品中的墨汁和丙烯所谓的“自由”,也不知道我给予的自由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正如世事复杂,人情凉薄,天地亦无情,视万物为刍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有自己的挣扎。生活中的变化和困难让我感到无力,在我的工作中,我努力寻找一种平衡的模样。我将努力定义为可控行动的领域,代表了个人在个人代理范围内有意识地发挥能力。我讨论了努力在追求期望结果和促进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此外,我审视了个人努力在实现目标和愿望方面的要性。
相比之下,我所谓的命运超越了个人的控制。我将命运定义为受个人影响之外的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结果的终结。探索命运作为生命固有不可预测性的表现,我讨论了接受命运作为人类经验中不可或缺部分的含义。
我认为人类本质在于拥抱多样性。在于每个个体固有的优点和缺点的独特融合,我强调了多样性在塑造个体命运和丰富人类经验中的作用。最后,我讨论了拥抱真实自我的要性以及尊他人的自主权。将自由和自我一致视为和谐追求,我提出真正的自由和自我一致是当个体拥抱其真实自我的时候实现的。我探讨了赋予他人追求其独特道路的同样自由的要性,并研究了个体自主权的追求如何促进个人满足和社会和谐。
总之,我总结了关于努力、命运以及追求个人自由和自我一致的关键观点。我强调了在努力和命运的相互作用中,以韧性、真实性和对多样性的尊来导航生活复杂性的必要性。我的固有文化影响使我感到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力却非常强大。因此,我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同时又被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力所塑造。这种二元性产生了自信和对命运的信念。也许这种对比是我所谓的中立观点的有益结果,它无疑有助于我的创作和思考的独特性。
对于我能在我能力范围内的,我能做的最好的,我称之为努力,即为我的可控范围,但当我拼尽全力,却无法达到我理想的结果时,我称之为天命,既是我不可控的范围。但人之所以为人,因为各有各的长短,所以各有各的天命。令自己成为自己,令他人成为他人,或许就是我所寻求的最大自由,和我一直以来希望活得的自洽吧。
我觉得我活在这两者之间。我们都活在一个巨大的未知的,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里。我们有强烈的个人想法,但这些想法真的能代表什么吗?真的能改变什么吗?或者我们真的活在我们想要的我们存在的理想状况里吗?我们的想法,是一切的原动力吗?或者说这个原动力,真的能带我们到达我们想要的目的地吗?这一切的因果,是我们的努力能决定的吗?
我们在人生中有很多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有的时候你足够努力了,结果不尽人意。有些时候你并不努力,却获得很多好的成果。我们关注的,热爱的,也并不一定是对我们好的。人生有许多条路,我们选择了离我们理想境地最近的那条吗?我们能苟靠我们的所谓智慧,跳脱我们所畏天命吗?
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答案。对于外界的种种感到无助,我们没有办法用所谓智慧去给他一个答复。我们又应该如何自洽?如何寻找到所谓我们希望寻找的理想道路?如何在环境中自处成为了
我的课题,同时,如何在状况中找到自我,并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这件事本身,成为了我的人生。
所以我在我的作品中,为我的元素们创造一种自由。一种我无法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获得的自由。
但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尽管这种自由,依然存在在我作为“造物主”的控制之下;与此同时,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给作品一种无序的融合。我需要他们在视觉上让我觉得,我做完了这件作品。我也需要我的观众认为,这是一件好的作品。我需要我这个世界的人的喜欢。这意味着,我都无法摆脱我的经历和过去对我的控制,我亦无法为我的材料提供一种他们所思所想之中的自由世界。
因为我无从知晓他们的人生和过去,我亦无从为每一个人创造一种在他们视角下的自由。当我在在无数个夜晚和清晨,我凝视着画布上的墨汁和丙烯不断交融,排斥,扩大自己的领土,或者吞噬对方的颜色。我开始思考,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在无声的历史长河中,是否也在复着小小的,无谓的抗争。画布上墨汁和丙烯融合所产生的锈绿色,是这无数次挣扎的成果吗?在「因缘际会」(chance and intension) 系列中,墨汁作为个人的隐喻,丙烯作为环境的隐喻。
两者之间的交融和所产生的新生的锈绿色,在融合的初期直至在画布上干透,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他们最初的颜色很像中原汝瓷的天青色,随着时间,之间干透变成深沉的翡翠阳绿色。
我在画布上反复罩染,直至出现我满意的效果。这层层叠叠的反复混色,反复交融,反复干透。
是不是正如我们为人的努力,却不知道何时才到完整,何时才到人生的下一步,何时才算画完了?
谢谢赏读,
真瑜